- 深圳南山小学数学考试太难延时 20 分钟,像在考语文,如何评价?复杂数学问题背后有多少是阅读理解问题?
- 如何看待鸿蒙原生版微信在 1 月 9 日正式上架,实际体验如何?与普通版微信有哪些差异?
- 如何评价雷军回应特斯拉焕新model Y发布?YU7究竟有什么样的底气?
- 全美第二大的城市洛杉矶大火,为什么能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地步?
- 特斯拉中国推新款 Model Y,续航最高 719 公里,26.35 万元起售,有何亮点?值得入手吗?
- 罗马得以战胜迦太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- 1 月 10 日是中国人民警察节,负重前行的他们,有哪些暖心事迹让你动容?
- 历史上最会装病的都有哪些人?
- 洛杉矶山火危及好莱坞巨型标志、星光大道等景点,众多明星豪宅被毁,洛杉矶这次损失有多大?谁将为大火担责?
- 2025 春节,有哪些活动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制造「新的过年记忆」?
声明:本文来自于(ID:acamandola.com)授权转载发布。
今天心血来潮,决定写一写高顺,并比较一下高顺和张辽这两位吕布手下的猛将。
下面以《三国演义》为基础,正史的材料主要来自《英雄记》。之所以以演义为主,是因为在正史中,吕布被杀前,张辽的名字几乎没有出现。《三国志》中的张辽传基本上从他投降曹操后才开始记述。
以下内容截止到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,曹操收降张辽为止。
一、论将领资格,高顺排名较前。
“高顺、张辽、臧霸、侯成巡海打粮未回。”(高顺排在第一个)
“布曰:‘吾用火攻,可破伏兵。’乃留陈宫、高顺守城。”(这似乎暗示高顺的地位仅次于陈宫)
“且说袁术……使夹攻刘备。布喜,令高顺领兵五万袭击玄德。”(考虑到吕布自身兵力约十万,这可视为重任委托。)
“高顺引张辽攻打关公营寨,……关羽、张飞的军队都溃退了。”(这里的“引”字应理解为“率领”。)
“留下高顺、张辽驻守小沛。”(通常排名靠前的为主将,靠后的为副将)
“(袁术军)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,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,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,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,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……(吕布军)布乃分兵五路,高顺率一军进攻小沛,对抗桥蕤;陈宫率一军进攻沂都,对抗陈纪;张辽、臧霸率一军出击琅琊,对抗雷薄;宋宪、魏续率一军出击碣石,对抗陈兰;吕布亲率一军出大道,对抗张勋。”(此处非常清楚,吕布亲自对阵敌军大将,高顺、陈宫各自对抗一个敌军上将,张辽、臧霸两人对抗一个副将,宋宪、魏续两人对抗一个副将。)
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。显而易见,吕布军的组织结构是:吕布为统帅,接下来依次是陈宫、高顺,然后是张辽、臧霸、宋宪、魏续、侯成、郝萌、曹性、成廉等人,被称为八健将。
然而,在《三国演义》的第十九回中,张辽和高顺的排序突然发生了变化。
“布命令张辽、高顺:‘带领三千军马……命你二人送去。’” “布率先出城,张辽和高顺紧随其后。”
在这里,演义没有给出解释。如果参照《英雄记》的说法,此时吕布已经开始疏远高顺,并剥夺了他的兵权,所以高顺的排名可能下降了。当然,将演义与《三国志》、《英雄记》一同讨论并不合适,这里仅作旁注。
第二,论武艺和作战能力,两人应该不相上下。
看看高顺的表现:
“高顺刚带领军队到达,便冲杀进来。曹操亲自率军迎战,正好遇上高顺,三军混战,直到天明,正西鼓声震天,有人报告吕布亲自带领援军赶来了。曹操弃营而逃。”
这是第一次与曹操交战,打得曹操大败,当然这不全是高顺个人的功劳。
“韦赶到吊桥边,高顺也无法阻挡,只能退回城中。”
这是高顺与典韦的交战。但在这里,高顺是假装败退,目的是引诱曹操进入濮阳(“操若来,诱之入城,四门放火,外设伏兵”),因此不能说明太多。
操急忙赶向南门,却被高顺和侯成拦住。典韦怒目而视,咬牙切齿,奋力杀出。高顺和侯成被逼得退回城内。
这里应该是确实无法战胜典韦,毕竟在濮阳城中的典韦处于无敌状态。
夏侯惇率军前进,正好遇上高顺的军队,便策马挺枪挑战。高顺迎战。两人交锋了四五十个回合,高顺无法抵挡,败下阵来。夏侯惇策马追赶,高顺绕阵逃跑。夏侯惇紧追不舍,也绕阵追击。阵上的曹性看到这一幕,悄悄拉弓搭箭,瞄准后,一箭射出,正中夏侯惇的左眼。
这是指与夏侯惇激战四五十个回合后败下阵来。当时夏侯惇正处于巅峰状态。
领头的将领是张飞。高顺出马迎战,但未能取胜。随后吕布亲自上阵。
高顺与张飞交战了几个回合,没有分出胜负,吕布便加入了战斗。
高顺从后追来,指挥部队一同进攻,曹军大败。夏侯渊救了哥哥后撤退。吕虔、李典将溃败的军队撤至济北扎营。高顺获胜后,率军回击刘备。
这是指大败夏侯兄弟。
高顺率张辽进攻关公的营寨,……关羽和张飞的军队都溃散了。
这是击败关羽。
《英雄记》中有这样的注释:“顺为人刚正且有威严,不喝酒,不接受馈赠。他所带领的七百余名士兵,号称千人,装备精良严整,所到之处无不攻破,因此被称为陷阵营。”
这里明确指出,高顺作为将领的能力非常出色。(顺便提一下,《三国杀》中高顺的技能【禁酒】和【陷阵】正是源于此。)
张辽早期的表现却乏善可陈,逊色于高顺。尽管关羽曾说“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”,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。在濮阳城中面对狂怒的典韦时,张辽也同样无所作为。在统军作战能力方面,张辽在此之前并无亮点。当然,张辽的辉煌是在归顺曹操之后开始的。
三、论忠义,高顺更胜一筹
我们来对比一下在几乎同一时间段内,高顺和张辽在攻打刘备时的表现。
“高顺的军队到达后,玄德在敌楼上问道:‘我与奉先无怨无仇,为何领兵至此?’高顺回答说:‘你勾结曹操,企图伤害我主,现在事情已经暴露,为何不投降!’说完,就指挥军队攻城。”
“次日,张辽领兵攻打西门。关羽在城上对他说:‘公仪表不凡,为何甘心屈身于贼?’张辽低头不语。关羽了解到此人有忠义之气,没有用恶言相对,也不出城迎战。张辽带兵退至东门,张飞便出城迎战。有人迅速告知关羽,关羽赶到东门时,只见张飞刚出城,张辽军已退。张飞想追击,关羽急忙召他回城。张飞说:‘他们害怕而退,为什么不追击?’关羽回答:‘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。我用正言感化他,他有悔过之心,所以不与我们交战。’张飞这才明白,只让士兵坚守城门,不再出战。”
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几个关键点:
1)张辽的忠义存在问题,别人称他的主为贼,他不反驳,反而羞愧离去,未战而退,实在不可理喻。反观高顺的回答则有理有据(此前刘备暗通曹操的信件被陈宫截获)。关羽看到张辽不反驳,就“知此人有忠义之气”,这种判断并不合理。
2)张辽的行为为日后关羽出言相救埋下了伏笔。
3)张辽仪表堂堂,是一位典型的高富帅。在小说中,这是任何拥有主角光环的角色能够获救的关键所在。(相比之下,高顺则没有任何外貌描写,《三国演义》中除了一次叫骂外几乎没有台词,完全就是个吊丝。顺便提一下,在《三国杀》中,高顺戴着刽子手的面具,被塑造成反派形象。)
4)关羽说“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”其实是一种客套话,用来安抚张飞。他明明是第一次见到张辽,也没有交过手,只是因为对方外表英俊,产生了爱才之心(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有基情),其实并不了解对方的武艺。张辽的名气也没有大到让关羽知道他的武艺究竟如何。
让我们看看高顺被俘后的表现:
“不久,众人押着高顺来到。操问道:‘你有何话要说?’高顺没有回答。操大怒,下令将他斩首。”
再看看张辽的表现:
“张辽说:‘真可惜那天火势不够大,没能烧死你这个国贼!’操大怒道:‘败将怎敢侮辱我!’拔剑在手,亲自去杀张辽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在这里让人感到两人在忠义方面的表现几乎相当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曹操斩了高顺而收留了张辽呢?无非有几个原因:
1)张辽与关羽相识,并得到了关羽的推荐。
2)张辽外貌出众。
3)历史上,张辽是主动投降的(而不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所说的被俘),演义不能违背正史,因此在这里出现了矛盾(张辽起初为自己屈居吕布之下感到惭愧,但在最后表现出很强的忠义)。
有人认为,高顺之所以被处死,是因为他曾击败过刘关张,因此没有人为他求情。这种说法是有可能的。
事实上,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吕布手下的八健将,就会发现成廉被乐进射杀,郝萌被张飞生擒后斩首,曹性因夏侯惇的刚烈而死。这三人都已经阵亡(正史中,郝萌因叛变吕布被高顺杀死)。幸存者张辽、臧霸、宋宪、魏续、侯成则全部投降了。至于三大主将吕布、陈宫和高顺,最终都被斩首。
可见,与其说高顺和张辽的被杀和投降是因为曹操对两人的赏识程度不同,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军中的地位不同。按照现代标准,吕布、陈宫和高顺属于战犯级别,而张辽则是士兵级别。千万不要误以为张辽是因为忠诚和正义而被饶恕的!
让我们总结一下张辽与高顺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:
1)张辽是条件优越的人,而高顺则相对普通,因此张辽存活,高顺被杀。
2)张辽有靠山为他说话,而高顺没有,因此张辽存活,高顺被杀。
3)张辽早有归降之心,而高顺则忠诚坚定,因此张辽存活,高顺被杀。
4)张辽为人灵活,而高顺则刚直,因此张辽存活,高顺被杀。
5)在错误的阵营里地位越高,失败时遭受的打击就越严重,因此张辽存活,高顺被杀。